稿件远程管理系统

编辑办公系统
专家审稿系统
投稿查稿系统

联系编辑部

电话:
0371-63387308 65330928
邮箱:guoshuxuebao@caas.cn

访问量

今日访问:
昨日访问:
本月访问:
总访问:
您的位置:首页在线期刊2021年第5期

灰枣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构成与果实商品性评价

发布日期:2024/1/12 10:22:32 浏览次数:
作者:王文军,陈奇凌,郑强卿,花东来,王晶晶,王振东
关键词:灰枣;栽培模式;产量构成;新疆;综合评价
DOI:10.13925/j.cnki.gsxb.20200418
全文: PDF 摘要

目的】着力解决枣生产模式混乱、生产效率低的突出问题,探索标准化枣生产栽培模式。【方法】通过改造传统栽培模式来创建新模式,其中M1M2M3模式树形分别为篱壁形、主干形和“Y”形,其株行距均为1.0m×4.5mCK形为小冠疏层形,株行距为1.0m×1.5m,采用方差分析、相关性分析、通径分析以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等方法,对新老栽培模式的产量构成及果实商品性进行差异性比较,并分析其优劣性和可塑性。【结果】模式M1的一年生枝二次枝数及其枣吊数分别为6条·株-139条·株-1,显著低于M2M3CK,其多年生枝枣吊数、单果质量、单株产量、商品率分别为332条·株-17.92g4.52kg·株-168%,均显著高于M2M3CK;多年生的二次枝数、二次枝长度、枣吊数及其单果质量对各模式产量具有重大影响,一年生二次枝长度、多年生二次枝长度、一年生枝枣吊长度、多年生枝枣吊数及其长度、单果质量及单株产量与商品率显著相关;增加多年生枝枣吊数及单果质量,能促进商品率的提升。综合评价得分为:M1>M2>M3>CK【结论】新模式中,M1M2是更适合灰枣的种植模式且M1优势更突出,其次为M3,原模式CK的竞争力较弱。建议将M1M2作为当地灰枣机械化生产的标准模式加以推广运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