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目的】深入探究2003—2022年中国苹果生产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气候驱动机制,为优化苹果产业布局和制定气候适宜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。【方法】基于中国23个苹果主产省(区、市)2003—2022年的气象数据和生产数据,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(Moran’sⅠ)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,研究苹果生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温度、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影响。【结果】研究表明:(1)中国苹果产业呈现“优生区集聚”特征,山西及其周边的地区形成显著的高-高(H-H)型集聚区;(2)气候因子驱动具有区域异质性。年均温度、霜日数和平均最高温对苹果生产布局有显著影响,降水对渤海湾产区和黄河故道产区有影响。(3)苹果生产布局呈“西移北扩”趋势,2022年新疆新增为适宜区,河南、河北和山东逐渐退出适宜区。(4)不同降水年型下各产区差异明显,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产区在丰水年表现为生产最优。【结论】中国苹果产业布局正向气候适宜区集聚,霜冻和高温灾害是未来主要气候风险。建议各产区分区优化布局,突出黄土高原产区的资源优势,提升传统产区的气候适应性,并建立全国性苹果气象灾害预防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