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目的】筛选高效防治桃枝枯病的化学药剂,探究桃枝条韧皮部挥发性物质与抗病性的关联,为桃枝枯病的综合防控和抗病育种提供依据。【方法】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5种药剂对桃枝枯病病原菌(Diaportheamygdali)的室内毒力。采集22份抗性不同的桃种质健康1年生枝条韧皮部,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-气质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性物质含量,并分析其含量与种质抗性的相关性。选取2种抗性不同的种质进行接种验证,测定接种后韧皮部关键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变化。【结果】在15种药剂中,咪鲜胺的抑制作用最强,其EC50值为0.0042mg·L-1;苯醚甲环唑、吡唑醚菌酯、丙环唑、咯菌腈、氟硅唑、己唑醇和戊唑醇对桃枝枯病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;而啶酰菌胺对桃枝枯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差。对桃枝枯病病原菌抗性不同的22份种质中,鉴定出121种挥发性物质,主要为萜烯类(30种)、酯类(22种)、醇类(17种)和酮类(16种),而酚类(3种)、呋喃类(3种)、酸类(2种)和内酯类(1种)较少。相关性分析表明,有16种挥发性物质含量与抗性呈显著负相关,负相关系数最高的为酯类物质油酸二十烷醇酯(Icosyloleate),达到了-0.6765(P<0.01)。同时,有6种挥发性物质含量与抗性呈显著正相关,正相关系数最高的为醛类物质2-庚烯醛(2-Heptenal),达到了0.5704(P<0.01)。接种验证结果表明,抗性正相关物质2-庚烯醛含量在感病品种奉化蟠桃中快速上升,而在高感品种白凤中上升较少;抗性负相关物质苯甲酸(Benzoicacid)含量在感病品种中上升的幅度低于高感品种。【结论】咪鲜胺对桃枝枯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最强。16种挥发性物质含量与抗性呈显著负相关,负相关系数最高的为油酸二十烷醇酯。6种挥发性物质含量与抗性呈显著正相关,正相关系数最高的为2-庚烯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