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目的】探究枣实生后代果实性状的分离特点和遗传变异规律,为枣实生选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。【方法】以冬枣、雨虹两个枣实生后代群体的112株种质为研究材料,对果实成熟期、丰产性、外观品质、感官品质、营养品质及抗性等37个性状进行调查测定,分析各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,并结合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,筛选优异种质资源。【结果】枣实生后代两个群体的17个果实描述型性状共分离出57种类型,变异类型丰富。冬枣实生后代扁圆形株系占比为40.79%,雨虹实生后代长圆形株系占比最多,为38.89%,均与母本果形相似。冬枣实生后代果肉酥脆的株系占比达57.89%,鲜食特性明显。两个群体果实大小比较的结果表明,冬枣后代单果质量、果实横径及可食率均高于雨虹实生后代,出现大果、扁圆形等株系较多。两个后代群体可滴定酸、维生素C、黄酮含量超母本率超过57.89%,其中冬枣后代株系发现极端优系,其果实维生素C含量达754.27mg·100g-1,可滴定酸含量为1.68%;雨虹实生后代群体可溶性糖含量变异广泛,变异系数为35.33%,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49.13%,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1.67%。冬枣实生后代成熟期分布在9月上旬—10月下旬之间,56.58%以上的后代具备较强的抗裂果能力和较强的坐果能力。【结论】通过灰色关联度筛选出综合口感较好的13份优异鲜食枣种质,5份制干率≥42.00%的优异制干种质,12份特异性种质,其中可溶性糖含量≥30.00%的资源占4份,可滴定酸含量≥1.40%的资源占3份,维生素C含量≥591.00mg·100g-1的资源占5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