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目的】对75份酿酒葡萄种质抗寒性进行鉴定和综合评价,旨在筛选出抗寒性较强的酿酒葡萄种质。【方法】以引种到新疆天山北麓地区的34份山欧杂交种和本地栽植的41份种质(39份欧亚种、2份欧美杂种)为研究对象,将1年生成熟枝条分别放在-10、-15、-20、-25、-30、-35℃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,以4℃为对照,测定其相对电导率(REC)、过氧化物酶(POD)活性、脯氨酸(Pro)含量、可溶性糖(SS)含量和丙二醛(MDA)含量等生理指标,通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(LT50),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,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将75份试材进行排序,从而筛选出高度抗寒性种质和低温敏感性种质,进一步分析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差异。【结果】75份种质枝条电导率曲线均符合典型的“S”形曲线,LT50在-8.550~-29.153℃之间,山欧杂种和欧亚种LT50分别在-15.935~-29.153℃和-8.550~-21.003℃之间;聚类分析将75份酿酒葡萄种质分为高度抗寒性(Ⅰ)、抗寒性(Ⅱ)、中度抗寒性(Ⅲ)和低温敏感性(Ⅳ),共4级;筛选出北红、12-5-6、12-16-95、12-10-60、北玫、北冰红6个抗寒种质以及品丽珠、白艮地、长相思、捏布盖、酒白和宝石解百纳6个低温敏感种质。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,12个品种的REC持续上升;Pro含量先升后降;SS含量持续上升;高度抗寒种质的POD活性先升后降,MDA含量持续上升;低温敏感种质POD活性持续下降,MDA含量先升后降。【结论】山欧杂种抗寒性强于欧亚种,Ⅰ级的抗寒性最强,可将其作为后续抗寒育种的亲本,与具有其他优质性状的酿酒葡萄种质进行杂交,选育抗寒性强的优质酿酒葡萄新品种,为酿酒葡萄的利用与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。